恭喜贵阳一中学子睿信书院赵知成获得北理工最高荣誉奖学金!
- 来源:
- 睿信新闻中心
- 最后修订:
- 2025/5/22 16:42:07
摘要:
近日
北京理工大学2025年徐特立奖学金
获奖名单出炉
9名本科生
5名研究生
5名博士生
共19名优秀北理学子获此殊荣
睿信书院2022级本科生
电子信息实验班 赵知成在列
成为睿信书院历史上第一位
荣获学校最高荣誉奖学金的学生
成果风采
优良率:
专业排名前1%,GPA3.9,优良率100%,95分以上课程23门。
奖学金:
连续两年获国家奖学金,获校级一等奖学金四次。
荣誉称号:
优秀学生标兵、优秀学生、睿信之星“科研创新榜样”。
竞赛奖项:
①嵌入式芯片与系统设计竞赛全国二等奖;
②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4)红旅赛道全国铜奖(第二作者、本科生排序第一);
③物理实验竞赛全国银奖;
④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北京市一等奖等;
累计获得国家级奖项4项、省部级奖项8项、校级奖项12项。
科研成果:
作为核心成员参与信息与电子学院“温暖乡村”课题组智能太阳能采暖系统研发,研发成果落地案例百余个。作为项目负责人,在研国家级大创1项、结题校级大创2项,申报专利1项。
实践经历:
①作为“乡村π计划”骨干成员,前往贵州省江口县深度开展支教,获得第七届全国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连续2年获评首都大学生优秀社会实践团队;
②负责编排支教宣传片入选中青报“千校千项”展示,获得“瞭望杯”唯一一等奖、优秀实践视频;
③担任贵州省招生联络员、贵阳一中思源团长,获评优秀思源学子,所在团队获优秀思源团队,编导招生宣传视频获招生宣传视频大赛一等奖。
主要事迹
01
做一件事,做好一件事
“踏实全面、积累沉淀、做有温度的北理工人。”
这是赵知成对自己大学生活的总结。
他来自贵州,睿信书院电子信息实验班2022级本科生。
对电子信息的热爱,是他选择这条道路的最初动因。专业课学习和科研实践,是他始终坚持的主线。
与此同时,他将摄影这份爱好融入其中,用镜头记录所见、所感、所做。
三年来,他在“学有所成”的基础上,也在努力做到“全面发展”:既深入工程项目,也脚踏山村课堂;既扎根技术细节,也关心人文温度。
02
扎实学业,是打底的坚持
作为转专业的学生,大学前两年半,他修完50门课程,23门成绩高于95分,课程优良率100%,专业排名前1%,连续两年获得国家奖学金,四次获得校级一等奖学金,被评校级优秀学生标兵等10项奖学金和荣誉称号。
除了在学术成绩上不断精进,他也积极参与学业辅导和课程服务工作,担任班级学习委员、朋辈导师,主讲模电串讲和C语言答疑,累计一对一服务同学超50人次。他说:“学习本身就是互相帮助的事。”
03
技术是工具,更是温度
(一)做一件对人真正有用的设计
关注到传统可穿戴设备对于老年用户交互并不友好,续航能力和拓展性不佳。
他和团队设计了一款具有大屏幕、实体按键、内置RTC与电子自锁开关的电子臂章,集成多维传感器,并保留了拓展接口。为了实现全天候且交互方便的报警功能,他们还特别设计了不依赖软件的一键报警电路。
“技术不在于多复杂,而在于是否合适。我们要用合适的方式,踏实地解决真实的问题。”
这个项目获得了全国嵌入式系统与芯片设计竞赛竞赛二等奖。
(二)把一套系统搬进西北乡村
2023年,他加入了信息与电子学院“温暖乡村”团队。以本科生第一负责人的身份前往多地走访调研,他们发现很多西北农村的太阳能采暖设备存在温差炸管、散热粗放、控制缺失等问题。他与团队成员提出了“夜间排空 + 分区散热”策略,设计了基于物联网、GPS授时与LoRa通信的新一代物联网智能采暖系统,降低成本、提升可靠性。
最终,这套系统在山西、甘肃、陕西等地落地超百套,帮助村民节省了约三成采暖成本。
“我们希望知识和技术不止停留于实验室,还要能落到土地上,真正起作用。”
项目获得2024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全国铜奖。团队获得第二届“京彩大创”北京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乡村振兴赛道百强创业团队,北京理工大学学生暑期社会实践优秀实践团队等,积极实践,服务乡村。
研发过程、实地安装
(三)交叉创新,让物理实验更好做
传统的大学物理热学教学实验“成本高、内容少、操作繁琐”。
于是他利用自己所学的工科知识,交叉创新,参与设计搭建了一套全新的热辐射实验平台:用T型热电偶+PID算法实现精准控温,搭建光具座平台支持多模块拓展,引入用硅脂和金属片改进的加热板和热电堆传感器提升精度,最后将仪器总成本降到市场价的六分之一,精度更高,功能更多,操作更容易。
该平台获得了全国大学生物理实验竞赛二等奖
截至目前,他已作为负责人结题两项大创项目,在研国家级大创项目一项;累计获得国家级竞赛奖项4项,省部级奖项8项,校级奖项12项。
04
用脚步丈量乡村,用镜头讲述热爱
(一)回到家乡,也是一种出发
学习之外,他也在思考,能为更多人带去点什么。
作为“乡村π计划”学生组织的副主席,他前往贵州江口县支教,深入课堂,开设数理科普课程,也特别关注乡村孩子的心理健康,设计心理课程并深入调研,与十余位学生保持长期联系。
同时,他也是支教纪录片的主创和总导演,编导作品获得“瞭望杯”唯一一等奖,优秀实践视频。
该项目获全国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为北理工在赛事取得的首金,并连续两年获评“首都暑期优秀实践团队”。
实现北理工首金突破,两度登上官微
(二)用镜头记录北理故事
北理工培养了他,他也要把在北理工的感动传承下去。
作为贵州招生联络人,贵阳一中思源团长,每个假期他都积极参与招生,线下走访,线上服务,丰富科技展示等活动形式。带领组建超700人招生咨询群,覆盖30余所中学、3000余人,超30名志愿者进行答疑,响应时间少于两分钟。团队获得优秀思源团队。
每个假期不断线,丰富的活动形式
(北理工科技展、数理冬令营等)
他编导拍摄的招生宣传视频获得招生宣传视频征集一等奖,并在学校官号发布,点赞收藏500+。
“我从贵阳一中走来,也希望让更多学子了解北理工,知道还有很多可能等着他们去追。”
他累计志愿服务时长超过130小时,文体、实践、志愿项目获得国家级奖项1项、省部级奖项2项、校级奖项9项,多次获评“优秀思源学子”“优秀实践个人”等荣誉称号。
写在最后
他说:“我只是一直在坚持自己认定的方向,慢慢积累,而我一直很幸运,能在这条路上遇见帮助我、激励我的老师和伙伴,让我不断走得更远。”
老师深夜答疑解惑、制作视频为他直观解答问题
赵知成和他的伙伴们
他踏实创新,将个人特长与国家和学校发展相结合,做有温度、有力量的北理工人。
“愿脚下有路,心中有光。”
未来,睿信书院将继续加大人才培养工作力度,培养具有“延安根、军工魂、领军人”品格的领军领导人才。
转载于睿信新闻中心
供稿 | 赵知成
排版 | 向润鑫
审核 | 哈楠 魏世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