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填报

【普学解析】火爆的AI志愿填报,是否可以得到“最优解”?

来源:
最后修订:
2025/7/30 14:55:55

摘要: 当“志愿焦虑”和“选择恐惧”叠加,考生能否依赖AI算法?这些算法真的能从海量信息中找出最适合考生的院校和专业吗? 近年,随着人工智能(以下简称“AI”)与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类志愿填报指导平台纷纷对公开的院校及专业信息进行整合,构建起专属数据库。考生只需输入分数,选定心仪的城市和专业方向,AI便能依据这些信息快速生成“志愿报告”......

AI填报志愿.png


“志愿焦虑”和“选择恐惧”叠加,考生能否依赖AI算法?这些算法真的能从海量信息中找出最适合考生的院校和专业吗?

近年,随着人工智能(以下简称“AI”)与大数据技术的迅猛发展,各类志愿填报指导平台纷纷对公开的院校及专业信息进行整合,构建起专属数据库。考生只需输入分数,选定心仪的城市和专业方向,AI便能依据这些信息快速生成“志愿报告”。

然而,AI填报志愿并非完美无缺。


AI科幻.png


第一AI预测大多基于历史数据,而高考政策、院校招生计划等因素每年都可能发生变化,这可能导致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存在偏差。

第二:AI数据均来源于网络,许多高考的官方数据即发即用,AI系统并不能及时收录使用这些数据。并且网络上充斥着大量的虚假消息和不正确的数据,这都可能会导致AI志愿填报出现数据错误。

第三:志愿填报不仅仅是数据的匹配,还涉及考生的兴趣、性格、职业规划等主观因素,而这些恰恰是AI在短时间内难以精准把握的。

第四:AI志愿填报往往是根据院校专业综合实力进行一个类似于打分系统的排序,这就导致了许多院校和专业会集中推送给学生,那么此专业和院校分数将会水涨船高。


黑字.png



普学有话说


在高考志愿填报领域,AI工具因常忽略考生个人兴趣等主观因素,而一些风格鲜明、对高校及专业有深入了解的志愿填报规划师愈发受到追捧。这些知名规划师凭借在志愿填报领域积累的高人气,结合自身丰富经验与对各行各业的敏锐观察,为考生和家长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报考建议。他们的服务不止于关注院校和专业的录取分数线,更会深入剖析专业的就业前景、发展趋势及核心学习内容,助力考生清晰判断所选专业是否真正适配自身。

“高考志愿填报本质上是信息不对称下的博弈。”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在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考生对院校和专业信息掌握得越充分,志愿填报的准确性就越高。

最后,借用北京市网信办的一段官方发布话语:“提醒广大考生及家长,AI大模型基于算法和历史数据生成参考建议,难以全面覆盖高考政策动态调整、考生个性化需求等复杂场景。”